
大雪,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21個節氣,也是冬季的第3個節氣。大雪的到來意味著天氣開始變得更為寒冷,大風、大雪的天氣將會經常出現。
大雪節氣,寒氣逼人,俗話說“小雪封地,大雪封河”。在這個天寒地凍的節氣,我們的養生注意點有哪些呢?一起來聽聽李良濟張婉如醫生怎么說~
【視頻】
古書記載:「積陰為雪,至此栗烈而大矣。」
一年到此,陽氣收藏漸深,陰氣愈加濃盛,一直到15天后才迎來「冬至一陽生」。這期間可謂是陰氣盛極的時候,應該保護呼吸道、胃腸,防上火,養陰護陽。
那么接下來這段日子里,你需要做好什么?
大雪節氣,要防這三種病
防上火,蘿卜白菜是良藥
冬季上火,罪魁禍首就是“燥”:一是天氣干燥;二是室內取暖溫度高;三是進補季節,許多人飲食過于溫熱。另外,壓力大,也容易上火,出現口干舌燥、咽干、鼻干、大便干燥等癥狀。

防上火,大白菜和白蘿卜是最能去火的好食物。大白菜味甘性平,可除煩解渴、清熱解毒,對一些肺熱咳嗽、便秘者是非常有效。
防心血管病發,補水不能忘
冬季是心血管病高發季節,如補水不及時,極易發生血液黏稠的現象,加之運動減少,血液流動慢,使血液呈現一種高凝的狀態。
所以心血管病人一定要記得補水,飲食上要多吃一下多汁類的水果和蔬菜,如藕、蘿卜、梨和火龍果等。
防呼吸道疾病 護嗓很關鍵
今年的氣候不穩定,雨水少,空氣質量差,細菌病毒多,加上干燥,自然會導致上呼吸道感染的幾率增多,而且這種不舒服還和一般的風寒感冒不是一碼事。

建議每天要多喝水,吃新鮮的水果和蔬菜,嗓子出現不舒服時,可以泡一些羅漢果、橄欖、胖大海等飲用,防止炎癥繼續往氣管甚至肺臟里面發展。
日常滋補,還可以來一碗滋滑馨香的雪梨燕窩,雪梨可止咳潤燥、清熱潤肺,燕窩則富含蛋白質、唾液酸及多種微量元素,能增強身體抗病毒能力,在冬天來一碗冰糖雪梨燕窩,潤肺又潤心!

大雪習俗
1、腌肉
有俗語“小雪腌菜,大雪腌肉”。大雪節氣一到,蘇州家家戶戶忙著腌制“咸貨”。
將大鹽加八角、桂皮、花椒、白糖等入鍋炒熟,涼透后涂抹在魚、肉和光禽內外,經過一番制作,半月后取出,將腌出的鹵汁入鍋加水燒開,撇去浮沫,放入晾干的禽畜肉,一層層碼在缸內,倒入鹽鹵,再壓上大石頭,十日后取出,掛在朝陽的屋檐下晾曬干,以迎接新年。

腌肉雖美味,但需注意的是,腌制食品鹽分均過高,患有慢性疾病如高血壓、高脂血癥等疾病的小伙伴要少吃吃。
2、賞銀杏
蘇州位于江南,雖節氣已至大雪,但氣候并不如北方一般寒冷。此時的蘇州正是觀賞銀杏的好時候,大片大片的銀杏被風吹落在地,可謂是“滿地翻黃銀杏葉”,美不勝收。

3、進補
大雪時節,萬物潛藏,養生也要順應自然規律。中醫上素有“春夏養陽,秋冬養陰”之說,所以從中醫養生的角度出發,大雪節氣正是進補調的大好時機。
大雪節氣進補應順應自然,注意養陽,以滋補為主。補法主要有兩種:一是食補,二是藥補。
①食補
俗話說:「春吃花,夏吃葉,秋吃果,冬吃根。」
與蔬菜的花、果、葉相比,根部是植物儲存能量最多的部位,營養更豐富,因此,冬季飲食多吃點「根」,如山藥、蘿卜、番薯、蓮藕、冬筍等,正好符合冬補之需。
②藥補
一些身體虛弱的人在食補的同時,也可以用補腎延年的藥物進補,如蛤蚧、杜仲、人參、黃芪、阿膠、冬蟲夏草、枸杞子等,與肉類一起做成藥膳食用,可滋補陽,溫通血脈,促進血液運行,幫助人體抵御寒氣。

時至大雪,一年已到尾聲,做好內調外養,健康到來年。
往期回顧
